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再到快速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过程。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在全省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富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村官到农村的工作职责究竟是什么?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在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联合下发的《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中,明确规定大学生到农村后,主要协助做好的工作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而作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技术的农村建设新的带头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才能很好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社会和人民交付的历史重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和发展呢?
展望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形势,可以说是面临多方面挑战:既要面对国内其他经济部门的结构转换带来的压力,又要应对来自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此外,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社会的新要求,也给农业发展提出新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发布的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已经提到: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在我国基本解决温饱,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并把它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传统农业根本转型的必然选择。
因此,从当前中国农村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的历史现实来看,当代大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现代“村官”,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学会运用法律法规等工作手段、尽快适应农村的工作生活环境外,还需要大学生能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方向,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去推动农村发展,适应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当中,就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村官,要懂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即如何建设现代农业。
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出发,结合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实际,针对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后所面临的现实情况,从现代农业的基本含义和比较适宜在我国推广的现代农业的几种模式出发,结合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典型案例为依托,比较详细的向大学生村官介绍了什么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模式选择有哪些、怎样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怎样建设生态农业、怎样建设观光休闲农业、怎样建设生态农业科技园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告诉大学生村官如何认识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等问题。
为了更好的体现本书的针对性、实用性、指导性、时效性、普及性,在编写过程中,本书主要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对现实情况的总结和分析,重在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解说,使大学生村官能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和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真正成为“大学生村官的小助手”。

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诸多学者的论文著作,吸收了当前关于建设现代农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引用了其中许多极具指导意义的相关理论,对现实案例的分析和介绍,以及引用了媒体上对一些建设现代农业的典型报道,在此特向有关作者和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
此外,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著名作家贺享雍先生的细心指导,得到了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贺先志教授的倾力帮助,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张娟娟老师也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整理和最后的校对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天地出版社对本书的顺利出版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当然,一方面我们对现代农业的认识还处于发展变化的进程中;另一方面现代农业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加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也处于变化发展进步之中。因此,在描述如何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加之能力、时间、经验的局限,本书难免会存在错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意见,以利今后完善。
希望能够为广大大学生村官在建设现代农业方面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并预祝广大大学生村官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佳绩。

第一章 现代农业——悄然来临的脚步

第一节 现代农业的含义和特征

要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弄清楚什么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内涵是什么,只有准确地认识了什么是现代农业,才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的目标。
一、现代农业的含义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逐步由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先后经历了一个技术变革、经济变革、社会变革相交织的转变过程。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通过不断采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推动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统一,促进农业专业化趋势和社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实现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的持续发展,最终发展成为体现先进生产力水平的现代农业。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就比较早的由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的美国,从1930年到1990年,小麦每亩单产提高了1.45倍,棉花每亩单产提高了2.57倍,土豆每亩单产提高了3.48倍,玉米每亩单产提高了5.12倍。每个农业劳动力供养的人数从1910年的7.1人增加到1989年的98.9人。农产品的商品率从1910年的70%提高到1979年的99%,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美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了让世界为之惊叹的历史性飞跃。
可以看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后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农业呢?
目前关于现代农业的含义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是用工业技术装备的、受实验科学指导的、以商品生产为主的一种农业。有人认为,现代农业指的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各发达国家所出现的高度发达的农业。它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生产经营达到高度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我们应该看到,从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来看,现代农业内涵广泛,包含多层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现代农业的内涵所在。
从技术含义看,现代农业是指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生物、化学、物理、气象、地理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的应用和现代工业提供的技术装备,使落后、传统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业转变为知识密集的农业。
从经济含义看,现代农业具有不断提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土地产出率、高度的社会化分工以及具有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经营管理方式的农业劳动者。
从制度含义看,现代农业具有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较为完善的政府干预农业的制度和运行良好的农业服务体系。
从社会含义看,它是农业社会化的过程,从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变为高度商品化、社会化的经济,并由此带动农村社会结构、农村文化结构、农民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从生态含义看,它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保持和维护生态平衡,使得人类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能在优美、健康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同样,我们对现代农业在概念上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学者魏蔚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形态的变化有着不同的基本内容。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业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观念上产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意义上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初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主要是停留在农用机器、服务设施等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上,后来加入了经营管理现代化的理念;到90年代中后期,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更进一步,认为除了基础设施和经营管理之外,整个农业的经济结构、科学技术、资源环境以及农民生活等都要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现代农业不仅仅是实现了多少“化”,它的本质是资本替代劳动。
由此看来,现代农业的内涵非常丰富,很难用简短的语言准确定义。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理念对农业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更加依靠现代生产要素的引进使用,更加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更加依靠多种功能的不断开发。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现代农业也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时代的不断前进与发展中,其内涵还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对现代农业的界定,不能从某一方面、单一角度、一个层次加以把握,现代农业的内容丰富,具有综合性特征,应从其共性和个性、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方面,现代农业要以国际水平为标准,要达到国际公认的现代先进水平,这是现代农业的一般含义;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的具体实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国家会依各国国情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实现形式,这是现代农业的特殊内涵。
因此,如果要给现代农业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现代农业就是指生产手段现代化、劳动者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运行机制现代化、资源环境优良化,以及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化的农业。或者说,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农业。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关于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说法有很多,就现阶段而言,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必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知识化
知识化是现代农业的核心内容,是要通过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知识化水平,打造出提升农业品质的内在力量——现代农业人才。通过现代农业人才知识力量的集聚与发挥,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把各种现代社会科技创新、人文创新的巨大知识性力量,转化为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系列物化了的现代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从而解决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现代农业的知识化特性,必然要求加强对农民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和更高层次职业技术的培训,从而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其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把科技知识转化到现代农业产品中,实现现代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市场化
现代农业引入现代商品经营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化要求来运作的现代农业理念。因此,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现代农业必须具有市场化的特性。当前,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自给而产”的传统小农经济的观念必须要克服,树立“为卖而产、为赚而卖”的意识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把农业生产定位于一种商品生产,在实现农产品的交换过程中获取最多的经济利润;同时,要注意克服“重生产、轻市场”的传统农业观念,要将“贸易为先、以销定产”的意识不断在现代农业的建设过程中树立起来,要随时盯着市场风云变化,花大力气去争取市场订单的持续性和规模性,围绕市场需求转,盯着市场变化干。对于传统的“以产量论英雄”的观念要进一步肃清,将“以效益为核心”的意识深入到人心,把效益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根本标准,合理开发资源,把资源优势转为生产优势,进而形成商品优势、经济优势。
3.产业化
现代农业理念要求,必须实现农业经营模式的产业化。经营要面向市场,通过产业化经营,将农业从相对封闭的生产体系转变为更加开放的产业体系。面对现代农业这种开放的产业体系,在经营市场上,我们不仅仅是针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对国外农产品的开放,以及国内农业开发对国外资本的开放,同时也包括农业产业系统对其他产业系统、门对其他部门,以及农业生产经营诸环节之间的开放。因此,现代农业产业化特性就要求克服“农业即生产”(强调农业只是生产农产品的劳动)的传统农业观念倾向,树立现代农业“一体化经营”的意识,把种养业向加工、销售等经营环节延伸,把第二、第三产业与种养业连接,从而在开放中实现产业化经营;同时要克服农业在传统意义上的内部“封闭发展”的倾向,将“开放经营”的现代农业理念逐步树立起来,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促进农业对外(地域、部门、环节)开放,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力求在更大空间聚集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资源、辐射现代农业的产品营销。另外,还要在宏观上克服“部门分割”的倾向,在农业发展理念上要树立“城乡统筹”的意识,注重城乡经济相互协调,发挥产业管理部门的整体效能,在分工协作中促进发展。
4.集约化
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必然要求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我们所说的农业经营方式,既包括农业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包括农业要素的投入方式。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是一种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即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资本,采用新的科学技术,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实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方式。也就是说,现代农业扩大再生产,不是传统农业中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的不断增加来实现的,而主要是通过资本投入的增加、科学技术的应用、土地的适度集中和有效的组织管理,促进农业实现较高的投入产出率,提高农业效益。
5.可持续化
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保持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平衡,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发达国家对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现代农业,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因此,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的不断提高,可持续性也成为了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是更多地依赖更新的资源和生物措施,不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在重视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施,不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在重视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更加重视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和提高食物质量。要求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发展,因此,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保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国内外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

一、国外的经验
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模式,典型的包括美国模式、日本模式、西欧模式。分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将给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非常多的借鉴。
美国的特点是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这一资源特征,使得土地和机械的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机械动力替代人力,这种替代包含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改进。在美国农业现代化起步过程中,主要以机械技术占了主导地位。
类似美国那样地广人稀、以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起步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
日本的资源特征与美国正好相反,1880年每个男性农场工人的平均农业土地面积只有美国的1/36,到1960年则只有美国的1/97,可耕地是美国的1/47。随着农用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进步,给日本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契机。日本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以生物技术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缓解土地资源不足,提高单产,增加农产品供给。
类似日本人均土地紧张的荷兰,也由于采用生物技术提高单产,成为出口农产品的重要国家。
当然,到今天,发达国家已不再仅仅依靠起步时的模式来发展现代农业了,像美国,现在之所以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竞争力超卓,其在农业科技、农业产业链、农业生态,以及农业合作组织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发展。
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的体制,使美国农业科技取得极大的成功。美国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各环节紧密相联,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产、加、销一体化。一方面,超市、连锁店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供货机构,直接到产地组织采购、加工;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发达,加工水平高,成为家庭农场与市场销售的中坚力量。
美国对农业环保要求很严,十分注重有机农产品生产,尽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美国,从联邦到各州都制定了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从品种选育、生产管理、收获技术、产品加工等都有统一的技术操作规程,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如加州对农作物杀虫剂限制很严格,尽量减少化学药剂,鼓励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
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农民组织了农协和各种生产者协会,帮助农户销售产品和进入市场。农协的主要任务:一是销售和加工服务;二是供应服务,包括销售石油产品、化肥、农药、饲料、种子、农机及其零配件;三是信贷服务。
可以看出,在今天,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把握的内容已经非常广泛,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我们应当充分的认识、合理借鉴。
二、国内的经验与启示
新中国成立61周年,改革开放走过32年之后,中国的农村建设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在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上,除了台湾是中国发展比较早、建设比较好的地区之外,上海、浙江等地,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
台湾是中国现代农业起步比较早的地区,台湾地区政府利用土地改革,成功奠定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后,以市场导向型的农业制度与政策为主,为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内在的制度激励。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农业的市场化进程,包括:积极培养农产品的营销人才和技术人才,为农业的转变奠定了人才基础;长期对农产品的外销采取优惠外贸政策;重视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市场管理制度及其相应的政策法规。另外,台湾当局进行了进一步的农业政策结构调整,提高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根据岛内外农产品供求的实际情况,决定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步骤,通过对缺乏竞争力的农产品实行辅导转业,扶持技术集约、资本集约,加强培育优良农产品品牌,加快发展有机农业等措施,促成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目标的实现。
浙江也是比较早开始进行现代农业建设的省市之一,其对现代农业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江浙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首先是农业结构的调整,这是浙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农业为主的农村产业结构,开始向农业与非农产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开始向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化;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业结构,开始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化,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得到了调整。在农村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和创新、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农业结构的适时调整,对建设现代农业的成功实践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上海是中国内地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典型代表。上海要在21世纪实现把上海建成一个以浦东开发为龙头,以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为中心的国际化大都市,那么,依托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成为上海农业政策调整的方向。上海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最早的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程,上海孙桥农业园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目前来看,孙桥农业园区很好的显现了两大桥梁作用:一是国外先进农业与中国农业接轨,二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目前,上海孙桥农业园区充分利用上海的人才、技术、资金的优势,已经建成了具有先发优势的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工厂化农业、都市农业、品牌农业在上海也已经是多处可见并且特色明显,先后趋于成熟。而起步较晚的农业园区也有着明确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地处上海边缘与浙江交界地带的金山农业园区,“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已成为这一类上海郊区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战略,也逐步成为上海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可持续化经营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现代农业模式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或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了各自行之有效而又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而其中比较典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有四种:都市型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农业科技园。
一、都市型农业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向现代化大都市迈进,其农业发展也必然需要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都市型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城郊农业的一种新形态,在使城市功能优化完善、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通过都市型农业的完善和发展,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克服目前大都市共存的城市病,解决人口密集引起的生态恶化,水质、空气、土地等污染问题,并把发展都市农业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使农业在进行生产的同时,创造出赏心悦目、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优美环境,从而将“都市”与“农业”真正地融为一体,实现都市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功能性,改善城市景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这一术语是70年代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提出的,是一种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农业”。它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了解生态农业的发展条件和规划方向,探究其发展的运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和完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观念,这是当前及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三、观光休闲农业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最早始于经济发达国家,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农田野趣,可谓观光农业的萌芽阶段。到了20世纪3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了集观光、度假、探险、租赁各种观光农业项目于一体的农业旅游,如德国的“度假山庄”、法国的“教育农园”、意大利的“绿色度假”、日本的“观光农园”、澳大利亚的“郊野宿营”等。
观光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为主要吸引物,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而形成的新型产业。近年来,观光休闲农业逐渐成为国内旅游和假日旅游的新亮点,引起政府、投资者和开发商的重视。广义的观光休闲农业,是指广泛地利用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扩大农业的观光休闲旅游功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要。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包括农村观光、休闲、游览及与之有关的旅游经营、旅游服务等内容,为游人提供具有农村特色的吃、住、行、玩、购等方面的服务,满足人们对自然景观和乡土气息的向往。
四、农业科技园
农业科技园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以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组装、集成、示范、推广为手段,通过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与高效管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大幅度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组织形式。
农业科技园发展到今天,随着这一新事物的日趋完善,我们对农业科技园的认识也更加趋于统一。农业科技园,一般是指以一定规模的土地为基础,以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和优惠政策为条件,吸引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入住,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以市场机制为引导,具有多种功能和效益的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的新型农业组织形式。
第四节 现代农业——农村经济飞跃的助推器
展望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面临多方面挑战:既要面对国内其他经济部门的结构转换带来的压力,又要应对来自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此外,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社会的新要求也给农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发布的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说: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在我国基本解决温饱,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并把它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传统农业根本转型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较多,难点不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资源短缺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矛盾。我国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1.2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资源短缺加大了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供给的压力。
二是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矛盾。我国有2.49亿农户,户均耕地为7.3亩,只相当于美国的1/400;因为分配承包地要肥瘦搭配、离家远近结合,每户耕地又被分成若干块。这种小规模分散生产,增加了我国发展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难度。
三是农村大量劳动力富余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矛盾。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5亿,每年还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农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农业与非农业人均创造的GDP差距比例,由1990年的1∶3.9,扩大到2001年的1∶5.2。农村大量劳动力富余,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是农业投入不足与农村要素外流的矛盾。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是,农村的土地、资金等一些要素仍然不断从农村流入城市,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1998—2004年,我国净减少耕地1.08亿亩。农村储蓄资金等要素外流问题也比较突出。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实现农业的飞速发展,从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只有不断推进、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才能解决目前我国在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飞跃的助推器。
1.充分发挥市场对农业资源配置的作用
必须明确的是,政府在促进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而不是支配。市场需求是农民(农村)生产的动力和基础。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商会、协会等各种民间组织,也要尽可能收集包括市场在内的各方面信息,并提供给农民,为其决策服务。配合这种农业生产的需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选择项目和实用技术的开发,以帮助农民促进生产,真正实现育、种、加、销一体化,使农业生产实现持续稳定的良性循环。因此,第一,要把市场放在首位,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第二,企业和农户的所有经营方式和行为都要从市场出发,重视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注重市场调研,重视市场营销。第三,要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不仅要着眼于国内,而且要放眼国际,在国际大市场上找出路。特别是要抓住世贸组织的有利条件,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以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挥品牌效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第四,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使市场主体能够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地在体系和框架内运营,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作用和市场的调节作用。
2.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外观和内在品质)成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是单打独斗,形不成规模和气候,更不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给我们的机遇和需求。要十分注重有机农产品生产,尽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当前,我国已开始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应加快这方面的工作步伐。一是加快制定和建立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规则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推进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统一、权威、有效、便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发布制度和渠道,增强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三是增强组织化程度,以农业产业化推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四是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对绿色农产品进行扶持,重视“绿色营销”的作用,培育和发展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3.不断加大农业环保的力度,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政府要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协调,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一要将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探索总结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二要加大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措施,提高农药、兽药、鱼药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减少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和污染。三要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步伐,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四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能源事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引导农民建设美好的生态家园。五要发展节水、节能、节约用地的节约型农业。
4.加强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尽管我国近几年对农业的财政支持规模不断扩大,但财政投入结构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应加强对质量安全和信息体系建设的投入。我国一直比较重视对生产环节的投入,但对市场信息体系的建设、农产品质量检验、流通和市场促销等方面的支持刚刚开始,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这些方面正是现代农业发展到市场化阶段,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宏观引导,把支农的重点调整到加强农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农业信息体系以及农业执法体系建设上来。其次,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世界银行对58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收益率,远远高于项目投资成功收益率标准。我国应该增加农业直接受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如加强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扩大和完善市场功能。第三,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农业科研是农业发展的源泉,针对我国目前对农业科研投资过低的现状,建议将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的公益性及相应的公共投资,列入财政支农资金的投资重点予以保障。
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的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转载(如何创建现代农业)